遂川民间扶贫助学的一朵新葩——
——中国麦田计划江西分社遂川部工作纪实
□郭小华、黄洋华、王以之
12月23日,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电视台共同举办的“2010志愿江西颁奖晚会”上,一群普通人格外引人注目,中国麦田计划江西分社遂川部荣获“2010志愿江西”优秀组织奖,在创先争优洪流涌动的大潮里,在革命老区遂川党员干部群众间,开出一朵民间扶贫的新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是一个特殊的集体,以民间助学公益事业的名义,团结在“中国麦田计划”的旗帜下。团结在江西志愿者网上,因为精神充实,他们大多是“穷困的富翁”;只为他人奔走劳顿,被称作是“忙碌的闲人”。他们只有“莫言”“蚂蚁搬家”“龙泉矛戈”“脚印”“孝文币”之类的网名。集体行动一呼百应却没有固定的居所和营盘,每年以各种方式筹集数百万元扶贫救困,做了无数捐资助学的事却从不曾留下名姓。2007年11月遂川建立第一个麦田资助点;2008年6月28日,几个被孩子的天真可爱所触动的“清闲人”,为了孩子们能生活得更开心更美好,很简单地走到了一起,创办了“遂川志愿者网”,“中国麦田计划江西分社”正式成立;2010年7月通过多方努力,在广东遂川籍家乡成功人士的资助下成立注册了“麦田教育基金会”。
“感恩麦田,让我结识了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谢孩子,让我看到了人生绚丽的那道曙光。”这是网友龙泉矛戈的工作感言。不少志愿者在“麦田计划”里,因为志同道合而相遇相知,为了同一个梦想,甚至结为连理。网友们在网页上写道:同是遂川儿女,同是家乡网站,同样与“麦田计划”有一个不解之缘,注定是难舍的情怀,感谢新老坛友们,因为有你们,才有遂川志愿者网这个爱心的纽带……“中国麦田11小学”原名马槽小学,座落在江西最高峰南风面的山脚下,是当年毛主席亲自命名的乡镇戴家埔乡的一个教学点。马槽教学点只有一名教师,原校舍是一栋低矮破旧砖木结构的危房,20多名学生常年累月地挤在一间昏暗的漏雨漏光的教室里上课。2009年6月12日,遂川县戴家埔七岭村的马槽小学鞭炮阵阵,彩旗飘扬,中国“麦田计划”第十一所小学在遂川县戴家埔乡竣工。吉安电视台《今晚八点》走进“麦田十一小学”,采访并举行联欢活动。孩子们穿着新衣,与家长和周围的群众一道,聚集在新落成的“中国麦田计划第十一小学”,共同庆祝江西省第一所麦田小学的竣工。
遂川志愿者网记录了麦田计划在遂川前进的每一个脚印:黄录梅、黄来香、刘小红、古阳……这是一串受到“麦田计划”支助的儿童名字。不仅如此,连教师也在扶助之列,景德镇洛平县代课老师马慧铃,身患脊髓神经疾病,通过江西电视台寻求救助,找到了“麦田计划”,她从死亡线上回来了。巍巍南风面的半山岗上阡陌村,小女孩刘小红家母亲奶奶双双卧病在床,考上重点高中后准备放弃上学的机会,只为了让孤儿的堂兄能继续念完高中。“谁来帮帮如此兄妹情深的孩子?”刘小红遭遇一经遂川志愿者网刊出,立刻引来无数志愿者的牵挂,无数的援手。“遂川志愿者网”有每次活动的总结,包括经费用途,物流费用,给资助人的回信,制作牌匾,宣传横幅等,详尽细致。遂川志愿者网定期将有关特困学生的信息发布到网上,常见的情形往往是,一经发布,救助名额便被抢夺一空。志愿者们用得最多的招呼语是“到网上去!”志愿者们用得最多的问候语是“你抢到了捐助名额了吗?”
目前,“中国麦田计划”拥有“麦言基金”“天使基金”“金生基金”等8大基金,1800余名网络注册会员,仅在遂川分部的每次活动会员不下200人。通过捐资、护理、援建麦田小学等方式开展工作,将社会公众、企业家、社会团体和个人聚集在旗帜下,也为移民扶贫、农业开发、民政保险、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牵线搭桥,最大限度地“聚焦阳光”。现有73名特困学生受到长期结对资助,建设了1所小学13所图书室,拥有图书6万余册,成功救助2名重大疾病患者摆脱疾病困扰。“中国麦田计划江西分社”发起人——“蚂蚁搬家”说:“我脚下的,就是有‘江南珠峰’之称的江西第一高峰罗霄山脉南风面。在这片绵延的群山里,由于山高林密,环境艰苦,有无数的学龄儿童和身处困境中的教师需要帮助。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们发现了这片需要我们的土地,谢谢这些优秀的孩子,给了我们一个表达爱的机会……”今年恰逢“中国麦田计划”5周年,麦田计划遂川志愿者网将以更加勤奋的工作、更加严格的公告制度和更加透明的财务管理,赢得未来,生活和岁月将见证“中国麦田”的力量!
通联:遂川县新村办 王以之 0796-6322106/13970441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