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遂川志愿者网----遂川地区大型公益互动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必须使用中文)
查看: 530|回复: 4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传奇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7 22: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志愿军老战士的传奇故事
——记遂川县离休老干部郭斯行
郭斯行在书房学习
郭斯行赴朝鲜参战回国时的照片
郭斯行担任校外辅导员时为中小学生上课的情景

    在赣中南四大著名圩场之一的遂川县草林镇红色圩场,有一位饱经风霜,历经三年抗美援朝,在战火纷飞的战场奋勇杀敌,屡立战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他曾经是炮火硝烟的朝鲜战地宣传员,转业地方后,教书育人十余年,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他战胜病魔,发挥余热,从事农村群众文化和老干部工作硕果累累……他从战场到讲台、从农村文化战线到老干部工作,走过了六十多年辉煌而平凡的风雨人生。他就是今年82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郭斯行。
  
   弃学从军 赤胆忠心闹革命
  
   郭斯行1928年6月出生在遂川县禾源镇杂口村。1947年他被父亲送到泰和县新生中学念书,当时父亲为他铺设了两条人生道路,一条是经商之道,成为商贾富翁;一条路是回家当管家,继承家业。当时,胸怀大志的郭斯行与父亲“背道而驰”,1949年9月,正在读高二的郭斯行毅然弃学报名参军,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入伍后,部队发现郭斯行能说会道,加上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而被编排在团部宣传队。郭斯行对部队宣传工作得心应手,他发挥特长,编写戏剧剧本、自编自导自演,把部队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受到了首长的称赞。三个月后,他加入了共青团,被提拔为副班长。
  
   1950年11月15日,部队接到上级指示要北上辽宁省锦州市集训,在到达锦州的第二天他原所在部队改编为某师炮兵部队,郭斯行被编入团战地宣传连,同时被提拔为班长。
  
   接着,这支年轻的炮兵部队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艰苦集训。
  
   保家卫国 出生入死抗美援朝
  
   1950年12月12日,郭斯行所在的高炮部队接到军部命令要前往朝鲜参战。次日清晨6时30分,全体指战员奉命乘火车从锦州直达中朝边界安东市。当时,郭斯行负责战地动员宣传策划、战时阵地宣传报道,编写战地宣传稿件,出黑板报、组织战地文艺宣传演出。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直达朝鲜新义州。部队从当晚9时至次日清晨4时,经历了整整7个小时的夜行军,顺利占领通往前线的主干道阵地,誓死捍卫开往前线的部队畅通无阻。美军敌机发现高炮部队后,疯狂轰炸,我军高炮战士坚决予以反击,经历十余次较量,歼灭敌机十四架,之后,敌机终于不敢轻易来犯。
  
   1951年3月29日下午7时许,部队接到上级指令,当晚10时前必须赶到朝鲜新义州北部守卫“新西大桥”,这座桥梁是通往朝鲜前线的主要交通要塞。援朝战争打响之后,这座桥梁成为美军敌机轰炸的重点目标,开战后,美军飞机屡屡狂轰滥炸,新西大桥以及周边山地遍体鳞伤。两个小时的急行军,高炮部队奉命赶到新西大桥目的地,顺利进入坚守新西大桥阵地,誓死守卫以确保大桥畅通无阻。当晚10时30分许,为了摸清敌情,郭斯行接到团部命令连夜与侦察排长带领一名翻译负责调查走访新西桥周边老百姓和地形,了解敌机活动情况。
  
   4月30日6时25分,一群敌机和往常一样从北面飞来朝着新西大桥方向越飞越近,越飞越低。整个作战部队等待指挥部一声令下:“咚、咚、咚!……”炮弹火力一齐发射,对准正在大桥上空的一群敌机猛烈开火,瞬间,8架敌机中弹。为了鼓励部队的战斗士气,郭斯行站在高炮阵地最高山头拿着广播话筒呼喊:“打得好,打得妙,美国鬼子逃也逃不了……”当时,郭斯行与战友们住的是“猫耳洞”,吃的是前线供给的干粮,喝的是山洞的水,但他和战士们依然顽强战斗。郭斯行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一直担任战地宣传工作,他不怕死不怕苦,经常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在前线奔走宣传。有一天晚上6时,天将临黑,郭斯行接到指令到团部下属三个连队收集战绩情报。不料当他走出坑道时,突然一架美军飞机从高空俯冲下来,向他猛烈扫射,郭斯行机智地趴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子弹从他耳边嗖嗖掠过。郭斯行以为这次必死无疑,敌机离去后,他站起身子抖了抖,发现丝毫未损,他躲过了死亡之劫,没有暴露目标,为此,郭斯行得到了师部的通报表扬。
  
   由于长期驻扎坑道和“猫耳洞”,郭斯行患上了关节炎、胃溃疡等疾病。
  
   朝鲜停战后的第四天,郭斯行随部队回到祖国,入住在北京陆军总部医院治疗。经治疗,郭斯行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治疗,组织上调他到河北省黑山县军人集训团进行军事训练,在集训团他仍然担任宣传工作。可是六个月后,他的关节炎复发,无法在训练场训练,他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坚持参加集训。
  
   在黑山县军事基地集训了两年,由于身体欠佳,郭斯行被组织安排转入地方工作,从此告别了部队生涯。
  
   转战地方 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1955年6月,郭斯行转到地方工作,遂川县民政局根据他的特长,安排他在草林镇水北小学教书并任教导主任,他担任三个年级的语文和政治课程。在学校,郭斯行深得学生爱戴,他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学生们的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
  
   水北小学地处草林圩镇中心地带,郭斯行在搞好本职教学工作之外,抓住水北村的地理条件,在村头办起了一块黑板报,把党的政策、时事政治宣传到家,定期出刊,把农村文化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受到了上级的高度赞扬。
  
   第二年,他被调至草林镇端源村小学任教,担任校长。端源小学三个年级120多名学生只有三个教师,很难满足教学要求。
  
   郭斯行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决心要建一所新的校舍,改进学校设施。一年后,在他的积极争取下,乡里配给端源小学两名年轻教师,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县、乡终于同意建一所新的校舍,可是,需要自筹资金八万多元。郭斯行为了节省资金,他决定到邻村去借木材,邻村领导和村民们很爽快地答应了,但要郭斯行他们自己去山上砍。于是,郭斯行就带着五个教师提着斧头,上山砍伐木头,把木头一根一根用肩扛回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崭新的端源小学建成了。
  
   学校建成后,郭斯行在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接纳了150多名农民“学生”,每天晚上给他们讲课教他们识字。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他又组织了几位素质较好,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青年,办起了一支文艺宣传队。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上山下乡演出,还多次被邀请到县城巡回演出,受到群众好评。1971年秋天,郭斯行调离端源村小到镇里中心小学任教。离开村子时,村里点燃了鞭炮,村民们敲锣打鼓依依不舍地欢送他。1981年,经组织批准,郭斯行办理了病退手续。
  
   退而不休 农村群众文化的领头雁
  
   在离休后的28年中,郭斯行一边治疗疾病一边坚持锻炼身体,经过治疗调养,他的体质逐渐增强。
  
   1985年冬的一天,草林镇党委领导来到郭斯行家,称要聘用他到镇文化站做专职工作,郭斯行一口承应下来了。在镇党委政府和广大干群的大力支持下,经过10年的艰苦奋斗,郭斯行把草林文化站由一个后进站“变”成了一个全国响亮的先进农村文化站。近年来,该文化站先后被评为国家、省、市、县、镇先进单位,郭斯行也被评为全国,全省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并且多次出席全国全省文化表彰大会。
  
   1992年,按照政策规定,郭斯行被上级审核批准离休。
  
   郭斯行离开文化站后,仍然主动要求继续担任草林车源、教苑等三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并应家长邀请担任9名贫困学生的义务家庭教师。2005年郭斯行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特聘记者梁路峰文/图
发表于 2009-10-17 22: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qiang:DING
发表于 2009-10-18 09: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DING:qiang
发表于 2009-10-18 23: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中……
发表于 2009-10-19 23: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敬的老前辈。
:DING :DING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8 - 2025 http://www.jxsczyz.com

遂川志愿者网已经安全运行

本站提供网上自由讨论使用,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合作交流QQ:103222168(蚂蚁搬家) 37698433(枫仔)
论坛 QQ交流群:136077016 认证志愿者QQ交流群:246131418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遂川志愿者协会 ( 赣ICP备15006737号-1 )

GMT+8, 2025-5-7 03:00 , Processed in 0.05964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